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完整版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是三十多年前看过根据大文豪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电影。多少年来,我一直想亲眼目睹真正的巴黎圣母院。
这次的欧洲旅游,让我实现了这一愿望。当我站在巴黎圣母院前,抬头仰望这座已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仍气势雄伟、丰韵犹存的宏伟建筑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纳河中的斯德岛上。西向入口前面广场是市民集会和节目活动的中心。巴黎圣母院是一座早期法兰西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动工于1163年,于1250年完工,主要建筑师是法国人莫里斯.德.萨里,是一座可容纳近万人的大教堂。教堂平面为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南北宽约47米,东西深约125米。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形的外墙,西端是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构成教堂的正面。粗壮的墩子把立面分为三段,当中是被称为“最后审判”的主门,左右两边是被称为“圣母”和“圣安娜”的次门。这种门一个套着一个,层层后退,形成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征。两条水平向的雕饰把三个门联系起来,其中门上一条装饰是28个壁龛,里面是法国历代的君王。其上正中圆形玫瑰窗象征着天堂,圆形直径约10米,十分精巧华丽。两侧的尖卷形窗及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带着哥特式建筑的特色——高耸而轻巧,庄严而匀称。当中达90米的尖塔与前面的那对塔楼,使远近市民举目可见。教堂顶部有一个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全城可闻。这口大钟使我们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的丑陋而心灵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和美丽的吉普赛姑娘艾斯米拉达……
作为一座由罗马式建筑过度到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巴黎圣母院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改变了欧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罗马式教堂风格,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这是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点。整个建筑完全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一改罗马式教堂建筑那种拱壁厚重、空间狭小之弊。使得整个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从而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
马克思在谈到天主教堂时说:“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体量物质地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
当然,巴黎圣母院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它建筑的宏伟、历史的久远和它在建筑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其中还在于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写下的那一部传奇的巨著。可以说,是雨果给这座冰冷的石头建筑物注进了血液和灵魂,某种意义上说,是雨果光大了巴黎圣母院的美学意义。
但是,雨果说,一座大建筑物包含着许多种艺术,“往往写出人类的世界通史”。他又说,巴黎圣母院“简直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歌德则在莱茵河边的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前面,说出了他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个著名的论断,说明了伟大建筑的巨大魅力,也说明了巴黎圣母院本身的巨大魅力。
↑图:去欧洲旅游安全提醒--青岛旅行社_青岛国际旅行
↑图:巴黎圣母院摄影图_欧洲风光_国外旅游_旅游摄影_
↑图:法国巴黎圣母院-谷歌地图观察
↑图:穿越法国:巴黎圣母院(图) --留学频道--中国教育
↑图:世界节假日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 节日百科
↑图:车坛影协 巴黎圣母院 张人可
↑图:巴黎圣母院摄影图_建筑摄影_国外旅游_旅游摄影_
↑图: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大巴黎- 法国- 黄页点
↑图:低段校本教材 - 成果展示 - 共青--春风工作站 br/
↑图: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大巴黎- 法国- 黄页点